“皮影戏”亮相英语课堂 演绎嫦娥奔月“玉兔”上天

时间:2023-09-28 14:29:47来源:原创文章

      当英语课遇到皮影戏,会擦出怎样的火花?9月3日至12日,武汉传媒学院课本剧创编辅导小组进驻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,将非遗国粹皮影戏与英语课程嫁接,一堂小学六年级英语课《中国传统节日》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范。

    “皮影”携手英语共话幸福中国

 

图为皮影人物形象展示

    “嫦娥奔月”是我国脍炙人口的节日传说,也是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英语老师周倩云在上《中国传统节日——中秋节》时必讲内容之一,武汉传媒学院课本剧创编辅导小组的师生们也沿用了这一故事设计。“剧本我们尽可能的地保留了课堂上原汁原味的内容,皮影戏的演绎形式也是育才怡康小学的特色课程之一。”指导教师吴梓嫣表示,学校希望课本剧在校园文化品牌上做文章,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。

       据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副校长田莉娟介绍,学校将联合国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汉平原皮影戏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杖头木偶和汉剧作为文化载体,打造三大非遗特色。本着保护、传承、弘扬本土特色传统文化的思想,将家乡湖北的传统文化技艺进行系统学习、打磨和改良,让学生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宣传者,让非遗文化成为培养学生民族意识、文化自信的重要沃土,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赤子之心,成为全面提升学生优秀品质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。

    “我们想让中国人的浪漫和智慧出圈,让中国文化、中国故事走向世界,所以我们选择了英语课堂,同时我们还加入了‘玉兔号’上天揽月的航天故事。” 指导教师吴梓嫣希望,孩子们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文化自信、亲和、崇尚共生的传播者和代言人。

       学科融合发展探索“1+1>2”

 

图为武传师生“拜师”小学生学习皮影技艺

       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皮影制作看似简单,其实对制作工艺水平要求十分严格,武传师生现场向小学生拜师学习皮影制作技术。“这帮小学生真的很厉害,一个皮影的手、脚、头就有十来个组件,通过三个操作杆,就能让人物富有神韵。”课本剧辅导小组成员汪奕彤对孩子们的皮影技艺啧啧称奇。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校级皮影社团指导老师韩梦琦表示,通过这次课本剧让孩子们对皮影的兴趣提高了,也提升了社团孩子的制作水平。

 

图为课本剧《中国传统节日》课堂现场

    “从教多年,站在讲台上我还是第一感觉到紧张。随着表演和情节的深入,我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,听到他们流利的英语表演和互动,我知道我们成功了。”经过近10天的共同创作和打磨,英语老师周倩云也是收获良多,皮影是学校普惠性的课程,英语课几乎天天都有,但两者的巧妙结合让课堂魅力大幅提升,可谓是相互成就。

    “选择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这所市区内的重点学校,我们同样也抱着学习的态度。” 指导教师吴梓嫣坦言,做好乡村教育振兴我们需要借鉴好的经验和探索有效路径。通过这次的实践,往后的课本剧我们要更注重校内资源的开发和挖掘,因地、因校制宜就地取材,对学校而言创作难度小、周期短、可操作性更高。

(长江云新闻 责任编辑 骆璟)